JPEG_2024-12-17-203609.jpg
【每日闲情】

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”这是林则徐的著名对联。这个对联,以严谨的对仗和生动的比喻,抒发出他本人的宽阔胸怀和坚毅品格,令人于吟咏之中,顿生由衷敬仰之情。

不过,我这里主要还不是解读对联本身的意蕴,而是谈谈由“壁立千仞”四字所引发的联想,实际上,也是想谈谈艺术和生活(自然)的关系。

“壁立千仞”,如果照字面的理解,给人的感觉,似乎应该类似垂直于地面的一条直线,换言之,这是悬崖峭壁垂直挺立地面之上,与辽阔的地平线形成了九十度的直角关系,类似于常见的几何图形。过去,我吟咏至此,并不真的相信自然界会存在如此陡峭直挺的山峰,而更多的是感叹“壁立千仞”用笔力度之强,居然把自然界拔地而起的多种多样的山峰,用诗的简约语言予以抽象化,使之归于近乎统一的醒目图景,给人的心理以强烈震撼。

直到不久前,前往湘西一带旅游,亲眼观察了巍峨连绵的崇山峻岭,特别是在武陵源,置身于那接近垂直的险峻挺拔的峭壁悬崖之间,凭借凿壁悬空的栈道,手扶栏杆,小心翼翼缓步而行。举头仰望,只见犹如整块巨石般的山峰,直挺挺、齐刷刷,连成一排耸入云霄,遮住了大半个天空;俯瞰山谷,只见脚下更是垂直陡立的悬崖深涧,在缕缕纤云缭绕之中,直落万丈,深不可测,令人不由倒抽一口冷气,心悸不已,感受到某种恐慌的神经刺激。而又故作镇定,以人工栈道的安全系数自我安慰,庶不至于惊乱无主、进退失据。从谷底到顶峰,仿佛巨大无比的淡黄色巨石,垂直垒砌起高耸入云、连绵无际的峭壁,向遥远的方向不断延伸,只在峭壁的石缝中间,偶或横插出几株绿色枝叶,象征着自然界生命力的坚韧顽强。

当我从栈道上缓缓移动前行,渐渐适应了这种垂直挺拔的惊险感觉,能较为自如地观赏和思索,就很自然地联想起林则徐的那副对联。这时,我忽然领悟到,原来对联中“壁立千仞”四字,并不仅限于对自然景观的抽象化,更不是作者本人的凭空臆想,因为它完全符合于我此刻所见之景象,正是对瑰丽多彩、丰富无限的大自然最真实的描绘和刻画啊!

“壁立千仞”,是自然的实景,是客观世界的逼真写照。自然和生活,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;而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,才能从前人的经典作品中,获得更深的感悟,产生更多的共鸣。谚语云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讲的,不正是这个意思吗?

对于此文

你有什么看法?

欢迎留言讨论~

文/郭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