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图片描述
图片来源于

(视觉中国)

■黄颖
去年搬家,到处看房子,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,是走路到单位时间在15分钟之内。小县城没有地铁,公交不方便,“小电驴”不会骑,自行车少年时代骑过后再也没有问津。人到中年,没有勇气也没有胆量再去学车,“双腿”成了外出主要的交通工具。

清晨6点50分,饭刚下肚,步行准备赶去学校早读,美好的一天由此打开。步速可快可慢,晨起身体将醒未醒之时,15分钟的路程刚好将灵魂一步步唤醒。拐角往上,是一条四通八达小路的交会点。有的人准备往上走,有的人骑着“小电驴”正往下驶,也有人从左右突然间闯入。并无警察执勤,但搬家一年多来这个路口从未发生口角,都是送孩子上学,大家心里都有默契似的礼让。即使偶有碰撞,也是笑笑各往各的方向离开,每日迎接的是一个个和谐的清晨。中午12点下课,正逢旁边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下课时间,中学小学四个校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,“小电驴”寸步难行。走路通勤的优势立现,气定神闲左穿右闪顺利挤过放学大军的洪流。

二十多年的走路通勤于我也是一种免费且“无痛”的运动方式,对于懒人来说运动是“奢侈品”,因为有无数的理由用来偷懒。偶然一次打鸡血,得腰酸背痛好几天。而唯有上下班偷懒不得,迫使每天“运动”,也不至于因为每天走路而这疼那疼了。二十多年步行上下班,到单位神清气爽,再爬几层楼梯也不会气喘吁吁。人到中年,消化系统不如年轻时灵光,新陈代谢变慢,每天走几个来回,有利消化系统的运作,延缓脂肪堆积的速度。

以前每天经过学校大门,保安大叔都会亲切地询问:“走路啊!为什么不去学车?”笑回,走路挺好,锻炼身体。后来再经过大门,保安大叔则亲切地说:“走路好啊!锻炼身体!”

一年四季,小县城的四季风景近在脚下,春天路边台阶之上的蓝楹花开得满树热烈,不用走近也知道树下应该是层层叠叠的落花;夏天的夜晚,路过侨联大厦,楼已废弃,但那株高大的玉兰树,正阵阵吐着芬芳,总会驻足贪婪吸花香入怀;南国的秋天总是姗姗来迟,路上听见微微的沙沙声,原来踩着了一堆黄绿斑驳的落叶,惊觉南国的秋意也浓了;冬天,路两旁的大树在几个月前被削去顶盖,说是怕大树枝条掉落砸到人,很长一段时间一株株光秃秃的“光杆司令”立于路边,偶然抬头,大树顶部已冒出绿色顶盖,这些树木应该庆幸自己生在南国,南国温暖的冬天延长了它们的生长时间。

只是走路通勤最怕下雨,雨天战战兢兢冒雨蹚水,也难免溅一身,鞋子早已抗议。走路通勤更盼望每天都是一个大晴天,于是每晚看看天气预报成了雷打不动的睡前节目,因为这关系着第二天选择穿什么鞋上下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