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,17岁高中毕业后到了武汉市郊的农科所。以前,我总认为土地及农作物是越肥越好,有经验的农民告诉我其实不然。那时,很懂种田的何叔承包的水稻田,亩产远高于一般人。大家都非常羡慕,纷纷前往取经。何叔介绍了他琢磨出的一些科学种田的窍门,比如把筛子筛出的瘪的、小的黄豆都撒到田里,还把家里榨豆油剩下的豆饼撒到地里,田地不肥是增不了产的。几位后生听了,模仿何叔在田里撒黄豆和豆饼,有的还添加了牛粪,果然,那年大丰收。尝到甜头的后生们非常兴奋,冬末春初之际,加大了对田地的施肥,不但撒了黄豆、豆饼,还施了化肥。没想到,收割时反倒减产了。这些后生非常郁闷和不解,请何叔吃饭,意在求教。何叔道出答案:如果肥料过于充足,在地下会产生高温,水稻的种子就不会发芽,还有一些种子刚发芽就被“烧死”。总之,施肥重门道。大家纷纷点头,“经验是个宝啊。”
我们的一生都在与经验打交道:积累经验、探索经验、享受经验、传递经验。经验只有用对了,才是个宝。经验来源众多,很多人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,他们言传身教,我们可以直接获得经验。经验也可以是自己在实践中日积月累总结而来的,甚至是在试错中得到的。此外,还能从书本、电视及网络等途径获得许多间接经验。
经历多了,经验多了,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辨别运用。向他人取经,可以快速获得答案,避免走弯路,能让人生之路走得更顺利与快捷些。但也不能绝对化,凡事一概而论很可能会失之偏颇,因为经验之中的糟粕有待修正,过时的也需要及时更新。有的经验被别有用心的人改造、包装,也会变了味,成了亦假亦真的“夹生货”,误人子弟,都要用心辨别。有了好经验也不能故步自封,还要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不断修改、发展和完善。
一年有四季,春雨秋风、夏暑冬寒。我们的一生也要经过四季,只可惜不能周而复始。这一点,我们不如自然。自然不用去积累经验,不用传授,该发生的就会发生。而我们要积累要总结,要让有益的经验变成一种成果传授,让下一代少走弯路,尽量避免错误。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长,就是我们有可依赖的前人留下的经验。
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经验也是如此。一条经验被取得共识后,还要放回到芸芸众生中,不独享,把经验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广。
当然,经验并非万能的钥匙,它也可能成为束缚思维的枷锁。如果一味依赖过往的经验,不懂得与时俱进,不懂得因势利导,不懂得灵活变通,就可能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。
曾经有位朋友,经营一家传统企业,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,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。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出现了很多新东西,他依然固守着旧的经营模式,拒绝接受新的技术和理念,以至于在市场上举步维艰。
与此相反,我很乐意接受新鲜的东西。前几年,我开始学习篆刻,常为古玺文字翻阅大量书籍,有的书还存在谬误,只能到大的图书馆查阅,费力劳神。有人教我使用网络,几分钟就能找到我需要的内容,让我的学习更加游刃有余。
总之,我们既要珍视经验,又要善于更新它。在更新经验的过程中,还要善于发扬其中的精华。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、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,是我们宝贵的财富。它们蕴含着前人的智慧和心血,是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基石。我们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的事物,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旧的经验,不断更新和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。只有这样,经验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助力,才能真正成为人生的“宝贝”。
文/尹广
图/AI生成
0 条评论